农业农村部信访处答网民关于“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政策咨询”的留言引发广泛关注,因为这则回复透露出关键信息:
“2022年3月,我部已停止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,包括受理、评审、公示和公告,2022年制定的有关登记计划也相应停止实施”。
此外,农业农村部还发布公告“废止《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》”。
由于农产品与农业农村部的强关联,农产品地理标志虽施行的晚,认可度却很高,各地政府在农产品地理标志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,相应的,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联农带农致富效应也比较显著。农参君就此梳理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历程供大家回顾参考,并对现行的认证体系进行总结,以便未来更好地做好地理标志工作。
现行的地理标志抛开职责部门及配套法律、办法,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,主要是两类:一红一绿,红色标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的,绿色标为农业农村部认证的。
2021年,党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(2021—2035年)》,明确提出探索制定地理标志专门法律法规,健全专门保护与商标保护相互协调的统一地理标志保护制度。2022年,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大立法框架等核心问题研究力度,梳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地理标志管理和保护情况,研究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、管理、运用促进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具体制度及措施,为最终形成地理标志统一立法提供支撑。目前,已形成地理标志专门保护和商标保护的协调模式可选方案,并开展利弊分析。
相较于发达国家,中国的地理标志发展相对较晚,但这也表示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。地理标志是一笔宝贵财富,在品牌强农战略下,无论如何进行认定,我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制度必将日趋完善,坚持走品牌化发展路线将更大程度上释放地理标志经济、社会和生态价值。